在美国反倾销的高压下,本就势单力薄的国内熨衣板生产厂家并未并肩作战,而是选择了各自为政——或放弃应诉,或孤身抗敌。
据了解,今年6月30日,美国家纺产品国际有限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立式金属顶熨衣板提起反倾销调查。而ITC近日已作出初裁,认为中国的熨衣板及部件进口已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威胁”。
应诉厂家不到两位数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应诉的熨衣板企业只有寥寥数家。据了解,国内熨衣板生产企业几年前有100多家,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目前专业从事此产品生产的已很少。此次美国起诉的24家企业中,大部分是产品结构中包括熨衣板的企业,或是出口外贸公司,因此真正在意起诉结果,愿意通过诉讼夺回市场的企业十分有限。
而目前作出应诉反应的企业也并未结成联盟共同抗敌。顺德恒业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是此次反倾销事件中应对比较积极的,从7月2日接到起诉通知后,恒业就安排了专人处理,竭尽所能积极争取,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找到共同奋战,分担费用的盟友。据了解,目前应诉的企业间也未形成任何联盟。
顺德恒业负责反倾销应诉事务的叶中平认为,这是由于真正有应诉意愿的企业本来就少,再加上各自利益不同所引起的。高明立和日用品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国耀则一语中的:“光是应诉材料中的客户名单就不愿让对手知道,如何结成同盟?”
部分厂家欲“搭便车”
几乎所有接受《粤港信息日报》记者采访的企业都称接到反倾销起诉通知的时候非常意外,因为从没想到这么小的产品都会引起贸易纷争。目前熨衣板在国内属于小行业,生产厂家也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据某企业称,如应诉并被列为抽样企业,大约需付各种费用共20万美元,再加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对于目前的熨衣板厂家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
还有业内人士称,不排除有些企业认为如其他企业应诉成功,自己能够坐享其成,因此静观其变。
因此有企业呼吁政府牵头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一旦遇到反倾销或类似官司,可由此基金会提供补贴帮助,平时还可承担信息搜集、资料反馈等作用,为防止此类争端提前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