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来自上海海关的最新消息称,日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144家中外企业首批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既意味着保税区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获得
了又一项重要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以前进出口经营权为专门的外贸公司所独有,这样的外贸体制不利于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而且通过外贸公司的经营方式也容易产生许多纠纷,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开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对于进出口经营权有了明确的承诺,而外高桥保税区的这项举措也是遵循WTO承诺的必然趋势。
由于保税区内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因此区内企业不享有进出口经营权。长期以来,保税区内企业若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必须委托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区外企业代为办理相关手续。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于1990年6月。2003年以来,国家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在全国部分保税区开展了赋予区内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试点工作,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为四个试点区域之一。
据了解,本次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144家企业中,有44家内资企业和100家外资生产型企业。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首批“领证”的企业,目前保税区符合条件的企业还约有700多家,要争取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对有需求内资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
海关总署将在外高桥保税区率先开展“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国家外汇总局也将在此进行外汇管理改革的试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试验田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