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出口要闻 | 医药保健 | 化工染料 | 机械五金 | 电子电工 | 冶金矿产 |
轻工工艺 | 纺织服装 | 粮油食品 | 土产畜产 | 海外招标 | 免费信息 |ENGLISH

郑重承诺:我们100%保证每一条C类询盘之绝对可靠,错壹条送万分;我们力争每一条普通信息真实有效,错壹条送百分,欢迎投诉!

 








农产品大出大进显现新格局
(时间:2004年3月15日)
所属类别:出口要闻
  “有的专家甚至认为,今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会接近于零,甚或产生逆差,我不认为会产生逆差,但顺差很可能进一步缩小。”

  ●受访专家简介

  翁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农经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邓小平农业思想》(合著),参加撰写1999-2004年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绿皮书)等。

  近年来人们在超市里能看到的进口食品越来越丰富了。但一听到进口大增的消息,还是有人闻之色变。专家认为,到了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了。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市场,但目前仍有一些中国产蔬菜品种没有进入日本市场,比如西红柿,比如条斑紫菜,这是为什么?

  四川的一家养鹅企业很想做鹅肝酱出口生意,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如果能够出口到欧盟市场,企业将会获得很大利润。为此,这家企业的老板特意请专家研究可行性,他的出口设想能实现吗?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专家翁鸣用丰富的素材和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发展趋势。

  大出大进格局初步形成

  2003年农产品进出口统计在今年年初出炉的时候,人们从中发现了三个“新高”———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03.6亿美元,不仅是金额数量创历史新纪录,而且增长率达31.9%,也是自1995年以来农产品进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

  不仅如此。去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为25亿美元,同比下降56.1%,这是自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顺差较少的年份。

  “大出大进”的特征,在这份农产品进出口答卷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这个特征的出现,是一时的偶然,还是今后的必然,为什么会这样?

  翁鸣刚刚完成了他对去年农产品进出口形势所作的分析和总结。采访中,翁鸣认为,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均大幅增长,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包括国际环境、外贸政策、市场因素等方面。

  从外贸政策因素看,一是我国认真履行有关W TO的承诺,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二是我国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增长幅度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原理,调整农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结构。从农产品贸易看,一方面扩大进口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扩大出口我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从国际环境因素看,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先后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我国采取了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扩大进口国外具有竞争优势产品,以释放和化解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此外市场因素等重要原因也促成了去年农产品贸易大出大进格局的形成。

  顺差将进一步缩小

  也许人们已经注意到,近年来超市里的进口奶制品不断增多了,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前11月,全国累计进口各种乳制品28.8万吨,同比增长22%;金额3.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在进口的乳制品中,乳粉进口量为12.45万吨,同比增长27%;乳清粉进口量14.53万吨,同比增长16.4%。

  和奶制品一样,人们在超市里能看到的进口食品越来越丰富了,从美国薯条、美国玉米到泰国香米,这些进口食品丰富了商场的货架,也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要。

  但是一听到进口大增的消息,还是有人闻之色变。翁鸣认为,到了该转变理念的时候了。在加入WTO的新格局下,那种单纯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传统思想已经落伍了,那是封闭环境的产物,不适用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适当合理地增加进口国外有竞争优势的、互补性强的农产品还是必要的。

  翁鸣预测,大进大出的格局将是我国今后农产品贸易的一个基本特征。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仍将继续增长,但农产品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为什么说今后的农产品进口还会增加呢?翁鸣给出了三个理由:

  首先,在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融入到了世界贸易体系之中,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依存度必然增大,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像美国、欧盟这样农业竞争力非常强大的国家和地区,其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依存度也是很高的,这些国家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依存度至少在70%以上,而2003年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依存度才有19.35%。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融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依存度必然会加大。

  此外,翁鸣还把这个问题放在了一个更大的视野上,他强调说,中国的发展一直是“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3月5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就中国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答中外记者问时就指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安全观,那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中国不使用过去殖民主义强国或者帝国主义列强那种掠夺别人、欺负别人、剥削别人的办法,我们走的路就是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平等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翁鸣十分赞同“和平崛起”的说法,翁鸣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合作共赢,贸易平衡之路,要遵守世界贸易大家庭的游戏规则,而对农产品贸易而言,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点,我国的农业发展受资源制约的影响很大,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进口国外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特别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有利于我国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首先要用于保障口粮供应,其次要保证饲料粮供应,很多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就会受到

  土地资源的限制。比如以大豆为例,虽然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一直缓慢上升,但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的需要,供求存在缺口,这就意味着中短期内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豆1500吨至2000吨左右。

  第三,与我国的农产品互补性较强的产品也是值得进口的。比如,我国水稻一直保持着竞争优势。我国是世界水稻主产国中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我国水稻培育和种植技术具有相当的优势。但同时我国也进口一些泰国香米,这是因为泰国香米与我国大米分属不同类型的大米,我国还不能生产,而泰国香米的进口就丰富了我国的高端大米市场。

  由此,翁鸣认为农产品贸易顺差的缩小,贸易平衡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有的专家甚至认为2004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会接近于零,甚或产生逆差。他的判断是:今年的农产品贸易不会产生逆差,但是贸易顺差很可能进一步缩小。

  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将增

  同样是土地密集型产品,2003年我国大豆进口首次突破了2000万吨,同时我国玉米出口也增至1638.9万吨,创造了玉米出口的新纪录。出口大增的粮食品种不只是玉米,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达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这个现象就很耐人寻味,什么原因促使我国去年的粮食出口大幅增长呢,是不是国内粮食在很大程度上供过于求了呢?

  答案并非如此。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国内市场粮食涨价现象告诉人们,伴随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连年减少,粮食库存开始下降。因此在各种市场因素的作用下,粮食价格就开始合理反弹。

  种种情况加在一起,似乎给未来的粮食进出口走势罩上一层迷雾。2004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会不继承2003年的风格,再创一个出口新高呢?

  翁鸣认为显然不是。他预测,从近期来看,由于最近几年我国小麦减产,需求呈现稳中略增态势,导致小麦库存不断降低,2004年小麦仍将是当年产不足需的局面,预计我国小麦进口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可能再度成为净进口国;由于我国玉米需求不断增加,近两年产不足需,以及国家调低对玉米出口支持的力度,预计我国玉米出口会有较大幅度减少;2004年我国加大了对大豆主产区的支持力度,以及优质专用大豆播种面积扩大,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会有所减少。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仍将增长。

  对于去年粮食出口创下历史新高的原因,翁鸣解释说,这主要是市场变化因素作用的结果。2002年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粮食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003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变化相比,在2003年9月以前,我国玉米等粮食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小。因此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玉米、小麦等粮食出口创造了条件。

  比如2003年我国小麦价格比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3.8个百分点,由于国产小麦的价格优势,这不仅使国外普通小麦难以进入我国市场,而且也为国产小麦出口创造了机遇。

  虽然从去年情况看,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使我国粮食产品的价格优势增强,但翁鸣认为,这只是短期现象。从长期看,我国粮食并没有比较优势。而且从确保粮食安全、节约土地资源等角度看,我国的粮食生产应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今后不可能也不宜大量出口,相反,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还会增加。

  蔬菜水果等出口空间仍大

  蔬菜、水果、水产品,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成为很多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3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8.7%、33.8%和17%。

  翁鸣认为,2004年我国蔬菜、水果出口将继续增长,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03年水产品对欧盟国家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相信伴随欧盟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禁令的完全解除,200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仍呈增长势头。

  他同时认为,我国蔬菜、水果产品的出口还有很多的增长空间。一方面,通过市场多元化的战略,蔬菜水果等产品有机会在国际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常忽视的一面是,在已开拓的国外市场上这些农产品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翁鸣最近就在做日本和韩国农产品市场的调研,这两大市场都是我国农产品的最主要市场。在研究日本蔬菜市场时,翁鸣发现,一方面,有些蔬菜产品占日本蔬菜进口的比例过高,比如,2002年,日本进口的中国大蒜占其全部大蒜进口的99.45%,进口的中国菠菜占其全部菠菜进口的99%,这就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应引起警惕。

  但另一方面,中国有一些蔬菜品种没有进入过日本市场。比如西红柿,由于日本将我国列为橘小实蝇和瓜实蝇病虫害疫区,使我国包括西红柿在内的许多瓜果难以进入日本市场。再如,中国的条斑紫菜从来没有进入过日本市场,原因是自1996年日本采取配额分配和进口许可证制度以来,只有原产于韩国的干紫菜和调味紫菜享有进口配额。为此今年2月25日,江苏省紫菜协会向有关方面申请对日本在紫菜进口方面所采取的贸易壁垒措施进行调查。翁鸣认为,这是我国企业利用W TO规则,维护正当权益的表现。总而言之,只要合理调整我国的出口农产品结构,运用多种手段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采取多种促销方式,在日、韩等我国已有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上,我国农产品仍有开拓空间。

  在当前亚洲地区众多的经济一体化设想中,中日韩自贸区无疑是一个最为抢眼的话题。翁鸣认为,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立,将给中日韩三国在农产品方面带来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也是在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情。

  禽畜产品竞争优势有待加强

  四川的一家养鹅企业很想做鹅肝酱出口生意,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目前在欧盟等市场很受欢迎,如果能够出口欧盟的话,企业会获得很大利润。为此,这家企业的老板特意打电话给翁鸣先生,请他研究一下向欧盟出口鹅肝酱的可行性。

  翁鸣在调查后回答说,对欧出口鹅肝酱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我国目前对欧盟的禽畜产品出口很少,而且,动物肝脏是毒素集中的地方,其生产加工要达到国际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禽畜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还是较低的。我国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特别是畜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有待于长期艰苦努力。目前猪肉、牛肉、鸡肉等产品难以进入欧美市场,鸡肉等产品出口经常遭遇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使我国禽畜产品无法将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

  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我国畜产品、家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例如,去年日本市场上美国生产的冷冻分割猪肉批发价格每吨50236元,澳大利亚生产的整扇冷冻牛肉批发价格每吨53635元。与此同时,我国猪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0710元,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不到日本市场的1/5;我国牛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5270元,牛肉平均批发价格大约是日本市场的1/5。

  但是,目前我国禽畜产品因质量安全等原因,其比较优势难以转化成竞争优势,无法形成禽畜产品竞争力。小规模、分散式经营有待向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转变。海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畜产品出口27.2亿美元,只占农产品出口金额的12.69%。

  禽流感的蔓延使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翁鸣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及有关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基础工作。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促使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的力度明显增大,二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特别是满足一些发达国家的进口要求。

  翁鸣预测,禽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国畜禽疫病疫情公布制度改革在未来实行后,会暂时对我国禽畜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禽畜产品出口可能仍将处于低迷状态,今年畜产品进口额可能仍将超过出口额。但是从长远看,我国禽畜产品出口前景还是乐观的,经过努力,我国的禽畜产品出口早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禽畜产品出口的增长会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责编/亚子)

联系信息:

【来源:国际商报】

联系我们: exp@cnexpnet.com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本站声明   诚邀加盟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 创业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网络实名: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