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拉米上月刚刚访问了中国,接着又给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写了封信。不过,信的内容并非是感谢东道主的热情好客,而是抱怨中国政府对炼焦煤出口的限制,声称中国这一做法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让拉米委员如此着急的原因,来自于欧盟钢铁业界的“巨大压力”。欧盟国家出于环保和开采成本的考虑,早已将大量的煤矿关闭,从而导致自身的炼焦煤产量不足,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欧盟钢铁工业的需要,而中国则是欧盟炼焦煤的主要供应国。
近年来,由于供不应求,国际市场上的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涨,已从两年前的每吨79美元升至目前的每吨350美元左右。欧盟声称,中国采取的限制炼焦煤出口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市场上炼焦煤的短缺,并导致价格上涨。据报道,今年国际市场上炼焦煤的供应量将出现300万—500万吨的缺口。
国内炼焦煤供应紧张
中国煤炭的产量虽然一直在增长,但受扩大内需政策和基本建设迅速发展的影响,中国对煤炭的需求上升幅度更大。不但主要用于发电的燃煤供应紧张,主要用于炼钢的炼焦煤更是供不应求,有些国内钢铁企业甚至还要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炼焦煤进行生产。
据中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提供的数字,最近两年中国原煤产量都以大于20%的超高速增长,产量已达历史最高水平。但2003年年底,中国煤炭社会库存只有1.1亿吨,虽然供求基本平衡,但已经出现了煤炭供应局部偏紧的局面。
不过,受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大幅上扬的影响,中国煤炭仍保持了一定的出口规模。2003年,中国煤炭累计出口总额为9302万吨,主要输往欧盟和日本。但为了保证国内供应,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出口的措施。
据报道,中国政府今年将适度缩紧炼焦煤出口配额许可证的发放规模,出口配额将由2003年的1470万吨减少到约1000万吨。炼焦煤的出口退税率也将由15%减少到5%。此外,配额外的炼焦煤出口许可证的价格也大幅提升。有关专家预测,中国明年的炼焦煤出口量可能还要减少至不足500万吨。
中国并未违反世贸规定
在拉米委员的信中,欧盟方面声称中国的煤炭出口许可证制度“明显”地违反了入世承诺,国际贸易规则中没有一条可以适用于中国采取的限制炼焦煤出口的措施。欧盟要求中国政府就限制出口这一措施的合法性问题提出“法律依据”。
为进一步了解欧盟在此问题上的立场,记者采访了拉米委员的发言人阿兰卡·冈萨雷斯。他声称,世贸组织对成员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一是受出口限制的产品会对该国的经济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成员国在采取限制措施时,应当“一视同仁”,对该种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应当采取同样的限制措施;三是出口限制应当有一定的期限。
而欧盟认为,中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并未对炼焦煤在国内的销售采取类似的限制措施,这实际上是对欧盟等其他世贸成员的歧视,从而违反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
冈萨雷斯还表示,欧盟目前正在等待中方就此问题给予答复,目前还没有考虑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欧盟委员会受到了欧洲钢铁业的“强大压力”,不排除最终将此争端提交到世贸组织的可能性。
针对欧盟贸易官员的说法,中国经贸领域的专家今天指出,中国有权限制本国稀缺资源产品的出口,这也是世界通行的做法。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认为,保护本国资源,保护自己国家的环境,这是天经地义的,中国没有违背世贸规则。日本从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开始就不允许本国的木材出口,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长期限制绿色宝石的开采和出口,美国也一直限制它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但并没有别的国家去指责它们。世界上各国都需要石油、原油。现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保价限产,把石油年产量削减100万桶,欧盟为什么不到世界贸易组织去告它呢?
中国企业应警惕贸易报复
长期以来,中国与别国的贸易摩擦,大都是源于中国出口的猛增。如欧盟对中国彩电、打火机的反倾销,对中国柑橘的特殊保障机制等,目的都是为了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而欧盟的这一最新的抱怨,却是寻求迫使中国出口更多炼焦煤而不是减少出口,显得不同寻常。
据中国驻欧盟商务处的有关官员介绍,实际上前几年欧盟还曾以中国炼焦煤价格过低为由,对该种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不过,随着国际市场供应情况日趋紧张,欧盟不但撤销了反倾销税,还敦促中国向欧盟出口更多的炼焦煤,并不惜以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相威胁。
在这一现象的背后,经济利益是惟一的解释。当欧盟的煤炭工业受到中国低价煤的冲击时,欧盟委员会便动用反倾销武器迫使中国减少出口。当欧盟的钢铁业因炼焦煤价格过高而难以承受时,欧盟委员会又要求中国扩大出口,增加国际市场上的供应。
据有关专家分析,由于中国国内钢铁业对炼焦煤的需求也很大,为了保证国内市场稳定,中国政府不会轻易屈服于欧盟的压力。即使欧盟最后诉诸世贸组织,由于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旷日持久,中国企业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不过,需要警惕的是,欧盟可能会在其他贸易领域进行报复。(田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