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出口货物重量轻了,价值却越来越高。看看现在的出口商品吧———电脑芯片、微电子组件、笔记本电脑、光电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东西,正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体积庞大、资源消耗多、价值低廉的轻纺产品。
这是上海外贸出口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的生动写照。今年1至4月,上海每万吨出口货物价值3759万美元,同比增长28.2%,比1995年、1990年分别增长92.5%和1.73倍。申城每万吨出口货物价值已位居全国前列。
而且,近年来上海口岸外贸出口的一个明显特点———出口金额增幅远快于出口货物的重量增幅。去年,上海口岸外贸出口11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3%,而同期外贸出口货物重量为3604万吨,仅比上年增长28%。今年1至4月,上海口岸外贸出口464.2亿美元,同比增长45.9%,而同期外贸出口货物重量1235万吨,同比仅增长13.8%。
上海地少人多、资源(包括能源)匮乏,尽管临江沿海、交通便利,但昔日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出口结构,严重制约了申城外贸出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贸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力作用。以钢铁标准紧固件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行比较,出口同样重量的产品,价值相差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消耗更有天壤之别。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商尤其是跨国公司来沪投资,借“梯”提升上海外贸出口产品档次,为申城实施资源节约型外贸出口战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华虹NEC、飞利浦电子元件、美蓓亚精密机电、西门子移动通信等一批较早落户的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至今仍然是申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而近年投产的一批外资企业,如达丰(上海)电脑、中芯国际集成电路(上海)等企业,也显现出生产和出口的巨大潜力。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上海)公司为例,今年1至4月,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3亿美元,同比猛增4.2倍。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上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倍,其中超过95%的出口来自外资企业。
去年上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第一次超过纺织品,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当年全市外贸出口增量的贡献率达到54.1%,今年1至4月这一贡献率更高达56.74%,标志着上海资源节约型外贸出口结构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