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初方案,此次出口退税调整覆盖范围广泛,一些附加值低的资源性半成品被包含在内,大部分产品退税率降到5%、8%,少数降到11%
7月1日,神经一度高度紧张的贸易商们又捱过了一个“关口”。业内颇为关注的金属半成品出口退税率将于这天下调的传闻,并未如期兑现。据悉,由于来自行业内的强大阻力,政策制定部门将进一步修订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方案。
不过,《财经》记者从可靠渠道获知,上述调整方案只是推迟出台,并未搁置;可能的出台时间,则已延至今年9月到10月。目前,相关协会和企业仍在“积极行动”,试图影响最后的方案决策。
6月下旬,主管价格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一次“公共财政改革与中国和谐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应该研究如何完善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加以限制。这一席话,被业界认为“传递了中国仍将继续下调出口退税政策的信号”。
经过了长期的酝酿与协调之后,出口退税的结构性改革正在提上日程。这次酝酿中的方案,是继2005年之后,中国又一轮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以往不同,这次调整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一些附加值较低的资源性半成品被涵盖在内。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一次结构性调整”,涵盖了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械等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将是一个重要方面。“铜、铝、镁等大部分半成品的出口退税率全面下降。新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一类产品,而是对于‘两高一资’产品的全线调整,以达到限制这些产品出口的目的。”
所谓“两高一资”,是指“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产品及资源性产品”。据了解,在最初的调整方案中,“两高一资”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平均幅度达5%左右。
关于高耗能产品出口政策的重新调整,在相关部门酝酿已久。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毕井泉的前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原发改委副主任张平指出,由于中国能源价格低廉,“现在中国出口的商品大都是初级加工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相关政策的调整正在研究之中。”
由于中国的能源形势严峻,高耗能、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给国内能源供应态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不能再继续卖资源性产品到国外去了。”张平表示。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的一位官员亦曾向《财经》记者表示,“在现在出口额很大的电解铝等高能耗、附加值低产品的成本中,电和煤的成本占很大比重”,这实质上等于“向国外出口煤电,加剧了中国的能源供应、运输的紧张局面”。
近年来,中国已陆续调整了一系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2005年初,未锻轧非合金铝、未锻轧铝合金、锰铁、硅铁等17种产品的退税被取消;同年4月1日,政府宣布取消了钢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自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税率由5%调至10%,铜材的出口暂定税率由零调至10%。
上述所有措施,都试图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的出口。经过数轮“整顿”之后,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之势锐减,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
据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最近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去年以来,“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持续下降。今年一季度,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下降68.6%,未锻轧铝下降23.9%,焦炭下降23.4%,煤下降16.4%,成品油下降6%。然而,钢铁行业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则称,为了规避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很多企业选择将被调控产品稍做加工之后再行出口,即所谓出口的“主力军”,已逐渐由资源性产品转向初级加工产品、半成品。
这一变化,正是新一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动因。财政部税政司一位官员说,酝酿之中的出口退税政策与之前的一系列调整政策一脉相承,主要的考虑就是限制高能耗。
一位接近前述调整方案起草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上报的出口退税率方案之中,主要按照海关的税号进行分类。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半成品的退税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据最初的方案,大部分产品的退税率降到5%、8%,少数降低到11%。”根据原定计划,这一方案将在2007年年初实施。
如果照此办理,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将对相关产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国泰君安有色金属分析师周明认为,这次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将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出口数量较大的大型企业受影响最大。
一位民营电解铝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调整出口退税率不仅影响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出口受到抑制,产品集中在国内销售,有可能进一步打压铝产品的价格,从而对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新方案遭到了来自主要生产商的强烈反对,相关企业亦纷纷对新政策开始了集中“游说”。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铜制品出口退税方案反应强烈的,主要是国内管材企业,因为铜管制造业的销售对象是海外市场,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国内已经过剩,为了生存,他们也会继续出口的”。
“这次出口退税的调整具有普遍性,但具体到各个产业,情况又有不同。行业协会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对于不同产业区别对待。”这位业内人士称。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建言,希望给予一定过渡时期。
瑞士嘉能可公司一位资深人士指出,“这次调整出口退税的初衷,是希望一举两得:一方面,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从而达到环保和节能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出口,改善外贸形势。然而,出口退税的政策调整还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因为企业将自然做出新的选择,通过延伸产业链,将出口产品继续转移成下游制品进行出口。”
事实上,中国严格限制原铝出口后,生产商已从原铝出口转向高附加值的半成品,如平轧、压铸、冲压等产品,最终导致铝半成品出口大幅增加。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今年前五个月,铝半成品的出口量达到40万吨,同比增幅高达57%。 作者:李其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