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即将迎来一周年。
去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同时,人民银行在7月21日晚上7点宣布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8.11人民币。
汇改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逾3.5%。在上半年GDP达到10.9%、外汇储备在6月底创9411亿美元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人民币会否加速升值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
汇改一年人民币升值逾3.5%
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到1美元兑8.11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此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围绕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在每日波幅不超过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限制内缓慢震荡上行。
截至今年7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于8.0024,这和去年7月21日后的初始水平8.11相比累计升幅达到1.33%。而此前人民币5月16日首次突破8.0重要心理关口,并一度突破7.99水平,在7月9日最高升至1美元兑7.9850人民币的历史新高。这个水平和汇改后8.11相比,升幅达1.54%,而和汇改之前相比累计升幅已达3.54%。
宏观数据加剧升值之忧
国家统计局本周二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显示经济过热仍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的宏观调控已成为市场的共识。
对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压力也随之增大。市场预期美联储在经过了连续17次加息之后,加息周期可能告终。如果下半年人民币加息,将增大人民币相关资产对海外热钱的吸引力,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幅上升。
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18日公布经济数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是成功的。他同时强调,行政性、一次性的使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中国的决策者会高度警惕不让人民币汇率投机者得逞。
而同时,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加息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被高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美国连续17次加息之后,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已经达到3%以上,短期内赌人民币升值,必须考虑3%的机会成本损失。而从中长期来说,不确定因素太多,短期利率的提升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变化的趋势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理解了中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就能明白利率提升不会刺激人民币大幅升值。
外部压力伴随人民币汇改
人民币升值压力始终伴随着汇率改革进程,而外在压力扮演了极为主动和积极的角色。这一系列压力也在今年表现的更为突出,并加剧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进程。
尤其是今年1月4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同时引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后,人民币汇率行情变动更加活跃。而随后在中国国家主席访美之际,人民币汇率在国外势力掀起新一波要求人民币升值热潮的背景下,大幅跃升。
在胡锦涛主席4月下旬访美之前,来自纽约州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访问了中国,就人民币问题和中国高层沟通,当时汇率大幅上升。 但两位参议员在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和中国进行了充分地沟通之后,回美后宣布将要求参议院对一项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舒默-格雷厄姆法案》进行表决的期限推迟到今年9月30日。
但是随后在市场预期美国加息周期可能即将结束,美元可能进一步走软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5月16日正式突破8.0水平,达到7.9982。
舒默和格雷厄姆的法案虽然被推迟表决,目前美国官方直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暂时趋于微弱。但是包括瑞士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在内的跨国金融机构总是不失时机地呼吁和预期人民币将在下半年继续升值,随着9月30日《舒默-格雷厄姆法案》表决时间的到来,相信美国各界届时又将掀起一波新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热潮。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来累计升值超过3.5%,理论上应该对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是从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和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反而呈现加速之势。仅仅从外贸来观察,上半年出口增速仍然明显加快。上半年出口4286亿美元,增长25.2%,进口3671亿美元,增长21.3%,贸易顺差614亿美元,其中6月份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又创出今年来新高。而出口的大幅度增长直接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快速上升。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941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亿美元。
人民币一路升值,为何出口增速继续加快?一方面,是我国强大的经济发展惯性所致;另外一方面,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是包括欧元、英镑、加元等在内的货币相对美元升幅更大。人民币相对于这些货币,不但没有升值,反而有和美元一起贬值的倾向;而人民币对日元和港元的升幅也相应受到削弱。
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可以说综合了不同货币的波动趋势,从而减少了人民币对单一美元货币的盯住政策给经济外贸政策带来的被动。而一篮子货币的构成,央行并未明确说明。
央行行长周小川去年在参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揭牌仪式时曾表示,一篮子货币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所主要遵循的四个原则:以着重考虑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权重作为篮子货币选取及权重确定的基础;适当考虑外债来源的币种结构;适当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适当考虑经常项目中一些无偿转移类项目的收支。由于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也自然会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
而对于各货币的构成,有专家认为,除了考虑外贸投资的因素之外,波动幅度较大的货币在一篮子中所占的比例可能相对较小,而波动幅度较小的货币,比重较大,以此确保人民币汇率的总体平稳运行。(证券时报 张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