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继8月8日商务部发布《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后,《商务部关于商会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反倾销立案申请指南》以及修订后的《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也将陆续出台。
这些政策均表明,在应对反倾销方面,商务部力推商会发挥核心组织作用,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政府在反倾销方面功能的弱化,但商务部相关官员表示,这仅仅反映出政府将把大量工作转由幕后操作。
推商会发挥核心组织作用
商务部条法司官员透露,新一轮应对反倾销政策的制定主要基于两个成因
要案大案趋多、涉案企业诸多——参加应诉的企业身份发生了变化,此其一;
反倾销应诉的基本矛盾由以前的中介组织为主转化为以企业为主,此其二。‘这两个因素间接导致政府职能由主体转化为服务,也是商务部力推商会发挥核心组织作用的主要原因。’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分析,从政府层面讲,眼下最需要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全新的游戏平台,抹掉以前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东西,而商务部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此次出台一揽子新政就是明证。
针对商会功能或将前置,李雨时认为,商会与行业联系紧密,贴近一线,便于直接与国外商会对话,可以帮助或促进反倾销应对。
但是,诸多涉案企业还是愿意接受政府组织应对反倾销的平台。广东某鞋业联盟负责人认为,商会或者协会、联盟的作用只能是加强呼吁团结、积极组织抗诉和申辩,并不能与起诉方政府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
无‘市场经济地位’出口受阻
眼下,印度对从中国进口的丝绸展开的反倾销行动正进入紧要关头。
本月11日,印度商工部的两名官员开始对四川浙江和贵州等地的丝绸企业进行核查,他们将决定这些企业能否在10月间的反倾销终裁上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12日说:‘局势比较严峻,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个别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保住大部分企业的市场份额。’
昨日新华社的财经观察认为,中国丝绸企业之所以遭受了很大损害,追根究底,还是‘市场经济地位’因素在发挥作用。 文章称,这已经不是中国企业第一次遭遇‘市场经济地位’难题。除了在上半年的中欧鞋类贸易争端中成为焦点外,在去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中它也身影闪烁。
曹新宇说,中国企业在熟练运用国际市场游戏规则、通过‘市场经济地位’调查获得有利地位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据悉,大部分应诉企业误认为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前提或者唯一条件是‘私有股份’、‘私有控股’等,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尽管完全是私有的,但有的企业的财务账根本未经审计、有的营业执照上表明的企业性质和实际公司结构不符、有的资产入账和损益表编制不正规、有的审计报告无具体审计意见、有的成本记账不完整、核算不严谨、有的资产折旧或摊销违背‘公认会计原则’,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一个企业只要碰到一两个类似问题,它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希望将变得极为渺茫’。
|